30余名两院院士从这里走出!这所建校150周年的中学名校拥有怎样的文化秘诀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李仲秋 汇文中学 30余名两院院士从这里走出!这所建校150周年的中学名校拥有怎样的文化秘诀

30余名两院院士从这里走出!这所建校150周年的中学名校拥有怎样的文化秘诀

2024-05-27 13:5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0月7日,北京汇文中学举行建校150周年育人实践研讨会以庆祝建校150周年。当前,北京汇文中学教育集团建立起以培养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培养机制和课程体系,构建起学生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培养模式。

北京汇文中学诞生于1871年。1917至1919年,北京汇文大学与协和大学、华北协和女子大学合并,组成“燕京大学”,其中大学预科、中学部为“汇文学校”。新中国成立后,汇文改名为北京市第二十六中学,1989年恢复校名为“北京汇文中学”。2002年,北京汇文中学成为北京市第一批示范性普通高中,2016年成立北京汇文中学教育集团。

据介绍,150年间,汇文在实践中形成了“全人教育”办学理念与“爱国重德”的文化传统。据不完全统计,150年间,共有5.2万余名学生从该校毕业,他们投身民族解放和国家建设,在各领域做出杰出贡献,其中包括“两弹一星元勋”王大珩、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忠诚等两院院士30余名。

汇文中学校长郭杰结合150年来汇文中学的教育探索和实践,阐释了其中的文化和精神内核,并结合“双减”政策的出台,强调汇文中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拒绝分数至上、升学至上的价值导向,注重学生的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形成了以核心素养培养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并将进一步加大本校教育工作力度,提升课堂和作业的质量及效率。

“京城教育圈”今天获郭杰校长授权,分享他在建校150周年育人实践研讨会的主旨报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尊敬的各位领导、嘉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首先,感谢各位莅临北京汇文中学,参加建校150周年育人实践研讨会。

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隆重庆祝伟大祖国72周年华诞的日子里,我们迎来了北京汇文中学建校150周年。北京汇文中学诞生于中华民族濒临危亡的历史时期,在“西风东渐”的影响下而建立,但始终根植、成长于中华大地,把自己的前途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孕育在血脉里的红色基因让她茁壮成长。如今已发展成为一个有着光荣传统、充满生机活力的教育集团。150年间约有5万2千余名毕业生从学校走出,成为建设国家的中坚力量,很多人更成长为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做出巨大贡献的栋梁之材。

承百年文脉,育时代新人,作为汇文人我们应如何继续肩负未来的使命与责任?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立足新发展阶段,将汇文这样一所学校作为“微观样本”,探寻其发展历史与成长规律,既有独特的价值,又有深远的意义。

今年9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共产党员为的是大公、守的是大义、求的是大我。这体现了总书记对广大党员领导干部的期待与要求。我们结合办学实践深入体会,回顾汇文150年砥砺奋进、育人求索之路,一辈辈汇文人遵循规律、坚守本心、躬身笃行,以富有创造性的教育实践奉献于社会、国家和民族。可以说,“为大公、守大义、求大我”同样是汇文的价值坚持与目标追求。下面我将结合汇文150年来的教育探索和实践成果,尝试解析其中的文化肌理与精神内核,恳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首先,何谓“大公”?“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所谓“大公”就是国家利益,就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爱国重德是汇文中学的五大传统之首。培育国之栋梁,是延续到今天的汇文中学的培养目标。

在中华民族最为黑暗、屈辱的阶段,面对国家的满目疮痍和列强的无理欺压,汇文学子迸发出无限的对国家、民族的责任与勇气,五四运动中,汇文是北京13所主要参与的学校之一。其后,年轻的身影出现在“三·一八”惨案、“一二·九”运动、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中。汇文校史馆的英烈墙上,悬挂着25位出身于汇文的烈士照片。这其中有汇文中学第一任党支部书记、被毛泽东同志誉为共产党人好榜样的彭雪枫将军,有在“三·一八”惨案中为国死义的唐耀坤、谢戡二君、有学生运动领袖浙江大学学生会主席于子三。

救亡从未忘复兴,科学报国,实现强国梦想,时时刻刻激励汇文人。汇文中学走出的学生中,仅两院院士,就超过30名。863计划倡导者光学家王大珩、。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神经外科专家王忠诚,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获得者、石油专家王德民等,都是其中优秀的代表。政治界、文化界等方面,汇文也是群星闪耀。现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已成为全国人民的向往,我们汇文人正在付出自己的全部努力。

丹心从来系家国。回忆汇文中学1931年版校歌中,有这样几句令人热血沸腾的歌词,“我汇文重自强,宏造就做栋梁,尔我兄弟齐奋发,扬祖国之荣光。” 这是对汇文师生自觉承担历史使命的写照。历史洪流奔腾不息 ,在学校150年的发展进程中,为“大公”办学、育人,为“家国”书写、拼搏 ,已经成为凝聚汇文人精神的核心。

其次,我们要守“大义”,我们的“大义”是什么?“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履职为民、勇于担当的实际行动,办好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学校,为国家为民族培养适应未来挑战和社会发展的人才,促进教育公平、均衡、高质量发展,宁负自己、不负人民,是我们当今教育工作者肩负的“大义”。

思绪回到2011年,那是140年校庆前夕,我随陈维嘉校长拜访老校友王忠诚院士。一见面,老先生就拉着陈校长的手说:“汇文对我有恩呐!”当年王先生由于家庭经济困难,被迫从汇文中学辍学,只身到烟台乡下做了小学教师。当时的校长高凤山先生得知此事后,马上叫人免除了学杂费,让他回到学校,继续学业。后来王先生考上了北京大学医学院,最终成为一代神经外科名医。这,便是汇文教师心中的“大义”,为了学生,更是为国家发展培养人才。

大战大考炼真金。实事求是地讲,尽管我国基础教育获得了长足发展,但是目前的发展还不够均衡、不够充分,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未能满足群众对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迫切需求,作为传统名校的汇文中学对此责无旁贷。2016年,汇文中学教育集团成立,目前共有5所集团校和5所联盟校。集团校由汇文中学校长担任法人,在校学生共4900余人,教职工560余人。分布在东城区和朝阳区的4个学区。2021年9月1日,位于永外地区的汇文南校区如期开学,获得了属地居民和社会各界的良好反响。今年,汇文各校区初一年级一共招生942人,是2013年初一新生人的4倍多。招生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汇文的教育质量依然保持了高水平。汇文实验学校、汇文垂杨柳分校的成绩明显提高,弘善等新建校区成绩基本与本校保持一致。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亮点频出,成绩喜人,特别是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突出的成绩赢得了各方好评。近年来,汇文中学坚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方面已初见成效。

千磨万击,愈加坚劲;风雨兼程,行稳致远。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德高望重的前辈师长,到新中国第一批特级教师阎述诗先生,直至后来的以高文会、裴新生等十几位特级教师为代表的师德高尚、学识广博、业务精良的教师群体,不断保持和传承为师者的初心。 他们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他们以赤诚之心、仁爱之心投身教育事业,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守护教育 “大义”,一代又一代教师展现出的师者精神,是我们砥砺前行的力量。

最后,我们要“求大我”。精神一变天地宽。“大我”,不仅指宽广的胸襟、无私的气度,在我眼里,“大我”就是一个大写的“人”字,一个摒弃“小我”、超越“自我”、心系人民、胸怀天下的“人”字。这世界,因为有了大写的“人”字,才会充满生机和希望;这时代,因为有了为民造福的信念,才会让真诚、热血、实干赢得荣光与骄傲。当今社会,老师和学生们都面临着各种挑战,经常被负面信息困扰。也正因此,新时代的我们更要引导“汇文人”自觉把“小我”融入“大我”,让青春在拼搏奋斗中闪光,让梦想在乘风破浪中升华。

拼搏奋斗呼唤“求大我”之精神品质。习近平总书记倡导说:“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辈出的民族,和平年代同样需要英雄情怀。”历史上,汇文英雄辈出。现在在汇文校园的绿草丛中、玉兰花下、纪念碑前,处处闪现着英雄的身影,时时回响着“英雄班”的名号!自1954年汇文中学第一个英雄班——“吴运铎班”诞生起,至今已经命名了149个英雄班。以英雄精神为坐标,让那些反映时代价值的英雄激励万千学子,引导他们树立坚定的政治信仰,根植浓厚的家国情怀,肩负起为祖国繁荣富强做出贡献的使命担当!

乘风破浪需要“求大我”之气度胸怀。古人说,格局定荣枯。“融汇天下文化之精华”是汇文中学的核心文化理念,我们追求的是一种有包容度、塑造开阔人生大格局的教育。严格要求下的较大的自由度,是促使学生自主与创新能力跃升的关键。学校创新教育手段,提升教学效率,循循诱导学生们增强自主学习能力,为创新型人才的培育奠定坚实基础。

最近,国家出台了“双减”政策,我们认为“双减”政策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本的价值追求。而自1926年,时任校长高凤山先生提出“全人教育”的办学宗旨开始,到1998年,时任校长的李仲秋先生在“全人教育”思想基础上提出:“以人为本、重在发展”的办学理念。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办学理念贯穿汇文中学的办学历程。近年来,汇文中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自觉摒弃实用和功利主义所追求的分数至上、升学率至上,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可持续发展。形成了以核心素养培养为导向的小、初、高相互衔接贯通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国家双减政策出台,更加坚定了我们对汇文的办学理念,办学模式的信心,学校迅速行动起来,在保质保量的完成双减工作的各项规定动作之外,进一步加大校本教研工作力度,扎实推进以提升课堂和作业质量效率为目标的系列措施。

早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毛泽东同志便在《论联合政府》中庄严宣告:“中国应当建立自己的民族的、科学的、人民大众的新文化和新教育”。而今,百年大党的恢宏气度、盛世中华的万千气象、伟大民族的自信自强,更让我们的人民教育事业站在了新的起点上。回顾汇文历史,我们仰视那些不朽的名字,正是一个又一个“为大公、守大义、求大我”的英雄们。无论革命先烈还是国家院士,都是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真正“信一辈子、守一辈子”,历经沧桑而初心不改,饱经风霜而本色依旧。我们为人师表,更应把这份赤诚坚持好、发展好。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我们干着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如果知识不够、眼界不宽、能力不强,就会耽误事。”汇文中学治校办学的“郁郁乎文哉”,本质就在于历代“汇文人”接续对前人成功经验进行总结提炼和拓展创新,牢记历史淘洗下来的思想精华,并结合时代发展的现实要求,不断充实和丰富这些根本性内容,不断形成适应不同时期发展的主导文化。如斯理念,深厚而凝重,历久而弥新,贯穿了我们150年的征程,并熔铸为汇文人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的使命感、责任感与价值观。回首过去、展望未来,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人民群众的支持鼓励,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汇文中学就一定能昂扬精神、开拓发展,成长为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好学校。

泱泱乎我汇文,浩浩乎我汇文。让我们一起,祝愿她地久天长!

谢谢大家!

文|郭杰(北京汇文中学教育集团理事长、北京汇文中学校长)本文是作者2021年10月7日在北京汇文中学建校150周年育人实践研讨会上所做的主旨报告,经作者授权刊发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